查看原文
其他

寒假社会实践进行时|美育专项——非遗探访之“鳌龙鱼灯”

浙大马院 浙大马院 2022-12-2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为了进一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学院“美育专项”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以“中华文明深厚积淀、时代精神守正创新”为主题,在各自家乡开展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活动。



2022年1月20日,为了了解家乡非遗发展以及保护现状,团队成员盛品钧来到家乡浙江省玉环市的坎门街道,拜访当地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鳌龙鱼灯的传承人许振老师。


在同许振老师的交流中盛品钧了解到,作为一项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艺术表现形式,鳌龙鱼灯在坎门的春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鱼灯不仅能够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民手中衍生出一种独具韵味的民间舞蹈——鳌龙鱼灯舞,从而传达了当地人民同自然相抗争的意志以及祈求渔业丰收的美好期望



“制作鱼灯一般包括了铺毛竹、扎骨架、蒙白布、上浆上色以及喷漆等一系列步骤,一般一条鱼要花费三天的时间制作”,许振老师介绍了鳌龙鱼灯的基本制作步骤,并讲述了自己前往浙江图书馆阅读有关鱼类的书籍来获取灵感的故事,令人不禁感叹传统匠人对民间技艺的一片热忱。谈到鳌龙鱼灯的发展现状,他讲到,“虽然玉环的年味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发淡薄,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鳌龙鱼灯并没有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失去它的本真所在。”鳌龙鱼灯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靠的不仅仅是民间手艺人的努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以多元化的方式扩大了鳌龙鱼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在访谈的最后,许振老师表达了他愿意无偿传授制作鳌龙鱼灯技艺的想法,他同时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坎门鳌龙鱼灯,关注玉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非遗的保护工作,需要政府和群众的长久不懈的关注与努力。


图文:盛品钧

编辑:新闻中心  徐幸子


//推荐阅读//

1.理论之光|刘同舫: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要求

2.经典领航,启真明智|浙江大学研究生党员骨干经典著作研读示范班(四)

3.教改进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中心召开一流课程建设研讨会

4.理论之光|刘同舫: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多维思考

5.理论之光|陈晓伟:民企促共富须抓“主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